他是一名普通的村民,却用不普通的行动在点滴中践行民族团结。
他是一位平凡的丈夫,却用他的大爱传递着两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经营和谐家庭,树立团结典范。
提起托里县库普乡那个名叫达肯的人,周围十里八乡,几乎人人都有印象:他中等身高,相貌较好,常年留着的八字胡,头上习惯戴顶鸭舌帽,总是以一张笑脸迎人,其中最为特别的印象莫过于他娶了一位汉族媳妇。
家庭虽然短短二字,但却是最温馨的词语了,因为它所表达的是爱,是幸福开始的地方。1991年达肯与汉族妻子结婚,育有一双儿女。都说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而达肯的婚姻确是两个民族的结合。两个普通的家庭之间尚且存在些许矛盾,更何况是存在生活习惯、民族风俗等差别的两个不同民族组成的家庭。能够将两个不同民族组成的家庭和谐的融合在一起,达肯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他孝敬双方老人,老人们在任何时间的需求,他都会随叫随到,任劳任怨;他团结双方兄弟姐妹,更是尊重妻子的选择,耐心听取妻子的建议,多年来与妻子互相磨合、同心协力,共同经营着幸福的家庭。相亲相爱,团结碑上刻下他们永恒的誓言。让两个不同民族组成的家庭能够相互了解、相互理解,这也成为了街坊邻里眼中的民。
族团结的典范。
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无数个小家庭构成的,和谐的小家融汇在一起才能构成和谐的社会。而和谐的社会更离不开民族团结,在达肯的心里,心是船、爱是帆、民族团结是最好的港湾。
以助人为乐,获好人缘好口碑
助人为乐是美德,而各民族之间的助人为乐更为这种美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荡涤了私心杂念的尘垢,像金子一般,像水晶一般,它的光辉永不磨灭,民族团结、助人为乐的光辉,在每个人心中都如星星般是闪亮的。而我今天要说的这颗闪亮的星星就是我们的主人公达肯。热心、仗义、践行民族团结、助人为乐是他的代名词。结婚初期事业刚刚起步,小两口没有什么积蓄,最初的十几年间靠经营一家商店谋生,但面对生活的困难他们从来没有退缩过。乡里经常有人因为生活困难上门借账,达肯总是有求必应。达肯还帮助过很多游手好闲的年轻人,这其中包括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等…教会他们开车、修车,带着他们一起东奔西跑的做生意,教给他们很多生存的经验,帮助他们解决生存问题,很多当年达肯帮助过的年轻人。如今,他们都已经成家立业,过上幸福的生活。达肯认为:民族团结人人出力,团结民族人人受益。在经营商店的过程中,有一个维吾尔族的小伙子来诉说生活之困苦,他毫不犹豫的帮助他寻找就业机会,明明自己的商店不缺人手,也依然给他提供就业机会,给他解决生存问题。正所谓:安居托里我们是一家民族团结不分你我他。
达肯被自己的妻子称为“老好人、热心肠”,在妻子的记忆里,自打结婚以来,无论是哈萨克族、汉族、还是别的民族,别人有事总是愿意找他帮忙,能办的、不能办的他都答应下来,不惜花费自己的时间经历甚至财力。
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小事,却都是达肯助人为乐最实实在在的表现,而他的付出也获得了各民族同胞的赞美。每当你问起他,他会说“助人为乐真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图大业、携手进步!我愿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
在受到达肯帮助的群众里包括哈萨克族、汉族。他将民族团结的精神发挥到了最大,民族团结花常开,和谐托里春常在。也因此在2012年他被评为“塔城地区民族团结进步代表”。
作为一名公务员、干部、领导、践行民族团结、为人民服务是他们的本职,但是对于一名普通的村民来说,主动承担起对于社会的责任,团结各族人民。达肯·木哈卖提汉就是这样一个在点滴中践行民族团结,实践个人价值的平民典范,以切身的事迹讲述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我相信,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人还在为民族团结做着自己的贡献,我们也呼吁,人人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 ,人人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让各民族同心协力,共同建设托里更加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