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智能机器人
无障碍浏览
繁體版
手机版
中国政府网 新疆政府网 塔城地区政府网

托里县人民政府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要闻动态>塔城要闻>详细内容

天山深读丨塔城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密码”

来源:塔城零距离 发布时间:2025-11-13 10:51:05 浏览次数:

“共居一座城,就是一家人”——这句话在祖国西北边陲的塔城家喻户晓,这不仅是各族群众的生活日常,更是当地70年发展的“精神密码”。

11月12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17场上,塔城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阿依丁·托留汗全面介绍了新时代以来,当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效。

从“草原共牧、田野共耕、边境共守”的传统边地,到“产业共兴、口岸联通”的现代化边疆枢纽,塔城用一个个鲜活案例、一组组亮眼数据,书写了边疆多民族地区团结奋进、共同繁荣的时代答卷。

塔城地区托里县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图/塔城地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团结铸魂

新闻发布会上,“民族团结”始终是高频词,这份共识,早已深深融入塔城的街巷肌理与文化血脉。

从塔城市哈尔墩社区连续十余年的“百家宴”,到额敏县退休民警马新华20年赡养汉族“爸爸”杨吉春的动人故事;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沙勒克江·依明坚持16年在自家小院升国旗,到“时代楷模”魏德友驻守边境线60余年的默默坚守,塔城从未缺少民族团结的“鲜活样本”。

截至目前,塔城地区已累计获得国家和自治区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63个、模范个人122个,9个单位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连续两届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区”,“哈尔墩经验”更成为全国民族团结工作的典范,吸引超1.8万人次前来交流学习。

文化是民族团结的灵魂纽带。2025年8月,新疆·塔城第五届手风琴文化国际艺术节上,22个国家的5282名手风琴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奏《我的祖国》,成功创下“最大规模手风琴合奏”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场跨越国界与民族的音乐盛会,是塔城多元一体文化交融的缩影——当地不仅传承土尔扈特部东归、达斡尔族西迁戍边等爱国历史记忆,更打造“丝绸之路”新疆·塔城文学馆,吸纳王蒙、刘亮程等知名作家入驻,推出《石榴花开》《巴克图往事》等文艺作品,让中华文化成为各民族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

如今,在锦裕五味里、榆柳巷等民族团结示范街区,中华传统建筑符号与各民族特色元素相映成趣,“共跳一支舞、共品一桌菜”的日常场景,让“民族团结种子”在边疆落地生根。

兴业强边

从1949年工业产值仅100万元,到2024年突破220亿元;从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到建成全疆首个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一组组数据,勾勒出塔城从“边陲末梢”到“开放前沿”的产业转型轨迹。

塔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步伐,公路、铁路、航空等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形成并不断完善,全地区公路里程突破13341.95公里。图为奎塔高速公路。图/塔城地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阿依丁·托留汗说,近年来,塔城地区紧扣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5+2”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抓手,在新能源、口岸经济、特色农业等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在塔城的戈壁荒滩上,新能源产业正书写着“风”“光”变“动能”的奇迹。塔城风电年均有效发电小时数位列全疆第一,“十四五”规划新能源可开发总规模达8685万千瓦,目前已开发规模超2300万千瓦,今年将建成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更值得关注的是,依托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当地已落地风电高端装备“碳中和”智慧园区、风机总装厂等项目,形成年产能风机主机500万千瓦、叶片730支的产业链集群,实现新能源上游制造业“零的突破”。

百年巴克图口岸的升级,让塔城的“开放基因”焕发新生。这座有着260多年通商历史的口岸,通过实施集中查验场站、“公路口岸+属地直通”等项目,年过货能力从50万吨跃升至300万吨,2025年前三季度,巴克图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52万吨,出入境人次同比增长73.92%。作为全疆首个边民互市转型发展试点口岸,“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成效显著,2024年贸易额占全疆边民互市总额的80%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巴克图边民互市交易大宗商品11.11万吨,货值5.31亿元,参与边民6.97万人次,直接带动边民增收500多万元。

民生暖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49年不足百元,到2024年突破3万元;“十四五”以来城镇新增就业8.9万人次,持续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民生领域的“温暖数据”,成为塔城“发展成果由各族群众共享”的最佳注脚。

锦州医科大学援疆“光明行”医疗队进驻裕民县人民医院,给群众检查眼睛。图/塔城地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塔城地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理念,从医疗、就业、住房、“一老一小”等群众最关切的领域发力,让“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

“十四五”以来,塔城建成7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3个“千县工程”县级医院达三级服务水平,成为全疆首批基层老年友善型医疗机构全覆盖地州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74元提至99元,“一次挂号管三天”等便民举措惠及群众226.76万人次,节省医疗开支超482万元。在额敏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定期上门为老人体检;在托里县,牧区流动医疗车解决了牧民“看病远”的难题,各族群众的健康防线持续筑牢。

住房与养老托育的改善,则让“安居”与“安心”成为常态。目前,塔城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46平方米,“十四五”以来开工建设公租房47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3006套,改造棚户区住房3897套、老旧小区105个,惠及2.92万户居民;养老服务形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模式,护理型床位占比从35.2%升至68.7%,699个助餐点让老人“吃饭不难”;托育机构增至59家,超额完成自治区指标,让年轻父母少了“带娃焦虑”。

从草原奶茶的暖意到工厂机器的轰鸣,从手风琴的旋律到口岸货车的汽笛,如今的塔城,正以“团结、发展、民生”为笔,在70年的历史画卷上续写新篇。

“未来,塔城将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兵地融合发展边疆治理先行区’建设,让这座边疆城市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绽放更耀眼的光芒。”阿依丁·托留汗说。


分享到:
【打印正文】
Hi~我是智能问答机器人,很高兴为您服务!
×

用户登录